绘画总结(上)

前阵子报名了毛厂速写绘画的速写团练60天。经过30天的训练,已经卓有成效。

训练之前:

image-20250814170534305

训练之后:

0813-day34

现在看看30天之前画的画真的很愚蠢……

# “课程”介绍

# 特色和优点

以下评价仅针对于 3 期,个人观点仅供参考。

不同于另一家「xx班长」的速写团练只有录播课,毛厂的速写团练可以算成是一门课程。

课程十分便宜只要299,性价比很高,我认为薄纱了很多几千块报名费的课程。团练每天都有直播带画,会讲很多知识(人体、如何画角色、黑白灰关系、画面构成设计)。每周六是图包拍摄,可以看到真实动作是如何来的,与摆拍有什么区别。周日是很牛的嘉宾分享课(我一般当成鉴赏课来听)

课程结束后会有奖金瓜分和纪念品。人太多了奖金应该只有一点点,所以可以忽略。打卡满60天会送一个很有意思的吧唧。

老师讲的内容和绘画理念很好,不会误人子弟。

# 一些不足

团队管理运营人手不足,但是不影响上课。我在报3期进课程群时审核很慢,可能是报名人数是在太多了。上课使用的是「小鹅通」这个平台,发展还不太成熟,界面逻辑有待优化,不过网络还可以(如果平台没有更新的话)。

有一点点学生饭圈化的感觉。

# 学习心得

# 准备工作

软件等配置和老师尽可能完全一致。绘画软件、数位板、软件布局,为的是能100%复刻老师的各种操作,降低软件操作的学习成本。同时也顺便学习到老师使用软件的习惯、工作区安排和软件操作,可以参考老师平时的绘画流程。

一台PC | 数位板、数位屏 | sai2 | pureRef(参考图软件)

调整 sai2 ,分别为以下工具设置合适的快捷键。

由于我已经习惯了 [A]减小画笔尺寸、[D]增大画笔尺寸,所以我的快捷键可能有些奇怪。

使用最基本的 3 种笔刷:

[B]铅笔、[Z]喷枪、[C]水彩笔(涂抹用)。

[S]选区笔、[F]选区擦、[W]魔棒

[R]扩大选区1px、[T]缩小选区1px

image-20250814171720695

为什么要设置快捷键?

当熟悉快捷键之后,操作效率是非常高的,可以在1s内迅速选区然后用喷枪图几笔。如果不为经常使用的工具设置快捷键,画几笔就需要去选其他工具或笔刷,会经常性地打断绘画,浪费了时间,甚至绘画思路也会丢掉,所以要保证自己的笔一直在画画!!

下图我做了以下操作:
[S]选区笔封闭线稿 -> [W]魔棒选择区域 -> **[R]**扩大选区 -> [Z]喷枪填充

如果非常熟练的话,这个过程可以很快完成,效率很高!

把喷枪调大,填充非常方便,可以很好的控制深浅,也可以在选区边缘轻轻蹭,实现渐变效果。

GIF

# 基础训练

起稿不用太在意型准,但需要特别注意面积和比例正确。需要特别注意整体!所有的「正确」和细节都需要为整体让步。

随意画的草稿比仔细勾线的线稿更好看,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勾线时追求精致,放大到局部去画,忽略了整体。因此忘掉勾线这个步骤,换为“细化造型”。

  1. 选 sai2 最普通的铅笔笔刷,把笔刷调整到和躯干、四肢差不多的粗细。观察整体,用色块起稿画出相似的趋势。

  2. 补上轮廓线,这一步需要注意各个体块的前后关系(谁在谁的前面?),依旧不用注意型准。可以先重叠起来画,再把被遮挡的部分擦掉。

​ [每一步都需要检查一下比例和趋势(斜度),选区后用 Ctrl + T 调整]

  1. 新建一层,重新画一遍

注意:

  1. 如果参考图的人物不是失衡状态,则人物的重心一般在两脚之间。从头顶向下拉一条竖直的线可以找到重心。
  2. 一定要观察并检查画面的整体比例、面积、以及各部位的前后遮挡、穿插关系。

以下截图来自老师直播带画。

基础绘画步骤1

基础绘画步骤2

# 纠结型准?

什么是型准?为什么要追求型准?型准的目的是什么?

我们所有的练习最终都是为画面和创作服务。我们可以拥有画得像能力,但不需要苛求每次画画都做到和原图 90% 甚至 99% 相似,这只是平面思维。再换个角度想想,我们创作找参考时绝对找不到一模一样的参考图,我们拿到参考之后一定会对它做处理,旋转角度或是增减零件,所以追求从平面上画得一模一样对创作来说意义不大。追求平面型准只是一种能力,但不是那么地必要,除非你想要把自己变成一台照相机。然而现在相机已经足够多了,甚至现在 AI 文生图、图生图的能力越来越强,我们或许真的应该想想自己追求的是什么。

我们需要引入平面思维三维思维

image-20250813164333193

img

感性: 我们可以把眼睛看到的画面看作是2d图形,它是感性的。我们看到上图中某个图形(剪影)会想到什么?上图的每一个作品都没有画出任何 3d 结构,但我们的大脑仍然大致可以看出(我们认为的)物体,可能是人物、楼梯、城市,或者某个场景。

理性: 我们学习透视,或者 3d 美术,或者游玩 3d 游戏,会了解到三维的模型经过渲染器渲染,最终会输出为屏幕上的 2d 画面,所以理论上来说一切画面都可以通过 3d 的思维来实现。

用纯图形(感性)的思想,上手简单直观,但易遇到瓶颈。有人经常会发现自己可能已经画得很不错了,但仍缺些什么。信息量不足?如何添加细节才更合理?什么是按照结构来画,结构要怎么确定?同时我们也会发现有些人物或物体角度、有些场景很难画出来,或者画出来不太真实。

3d 透视有标准答案,它是理性的,它绝对「正确」,但不灵活,它不像我们手持一支铅笔就可以在纸上很快地涂鸦出画面,3d 需要我们摆模型、设置摄影机和光源……只用三维的思想很难快速地表达我们的创作想法,它在限制我们的表达,用三维的思想直接构图对人的要求特别高。而且一般来说,直接用 3d 方式出图,效果总没有平面出图来的自然且有灵性。通过「绝对」正确的计算出来的内容「绝对」正确,十分经得起检验,奈何它一般都不好看。

所以我们自然而然地想到:可以先通过感性(平面)画出草稿框架,再给其中填充透视。这条路径是过度十分顺滑且低耗的,也同时继承了这两种思维的优点。

# 基础进阶

b874f50ddc82d90e1a5e5ea8381ceacb

一些补充说明:

  • 观察上图,小臂可以理解为一段圆柱和一段长方体的平滑过渡,不要去研究小臂的肌肉和骨骼,纯纯浪费时间,只要记住这个形状即可。
  • 一定要记得画“护腕”,给手腕留位置。手掌通常会和小臂末端稍微错开(往哪边错开我忘记了)
  • 不要在意胯部和大腿根部如何连接,先画重合在一起,再补成圆柱,最后根据遮挡关系擦掉多余的线,再把没接上的地方接上,就已经很逼真了。
  • 在画腿部形状的时候,连接处最好留出一些位置,并且大小腿也会向某个方向错开(不好意思我又忘掉了),具体观察照片。
  • 人体四肢的边线通常是一段曲一段直

如果你难以判断手臂或者腿的截面的俯仰关系,或者很难画出来它的透视线,那么这说明你可能不会画各个角度的圆柱体。这是绘画的基本功,应当多加练习。

# 观察方法

image-20250813171150657

不推荐使用九宫格计算检查画面!画得一模一样没有意义。

观察方式,多点位对比。不要绝对的准确,只要相对关系准确。

比如下图,我们只要注意观察的点位与其他点位的相对位置关系正确即可。

戴手表的手腕在另一只手腕的偏左侧一点、绿色的肘部比蓝色的肩膀偏左一点、抬起的脚底面在粉色手腕的左边……人体的趋势和比例正确,重心在两腿之间,再通过许多点位快速检查位置关系,你就画出照片中的动作了。不需要一模一样。

image-20250813171641557

image-20250813171321639

层次关系大于体积关系

物体之间的层次关系一定要画对,哪怕不画透视只画几个矩形,也要比“层次画错的、完成度高的画”要好。

image-20250813172647056

# 其他起稿方式

油烟管道“螺旋升天”:通过不断画圆来暗示透视线,更方便画一些比较刁钻的透视。

image-20250814173951468

T字:适合常规一些的透视。找到肩线和胯线,再找到中线(或者脊柱线)。不太适合画大透视。

a640f52e2b57bc1bcf538ea4bb34ac0e

”势“:我理解的是一种 gesture drawing,先忽略具体的透视和形状,去感受整个人体的走势,用线画出来,一般比较奔放粗犷,动感很强,是我喜欢的风格。根据“势”可以更方便地做出夸张。

img

img

img

img

众多起稿方式都很不错,不能评判孰优孰劣,也可以混合使用或者互相检查。只有在合适的场景使用它们才能发挥最大作用。

# 重要绘画小技巧

  • 参考图不需要很清晰,甚至很模糊更好。画速写看的是整体关系,不需要看细节,关注细节只会影响整体的观察和绘画进度。
  • 不用在意胸腔和盆腔的连接,大致的比例和位置对了,直接用线连上即可。因为腹部都是软的肉,本身就可以变形,只要不是太离谱都说的过去。
  • 膝盖方向通常和脚尖方向一致
  • 在画手腕时,最好留一个”护腕(手表)“的位置,这是一个好习惯
  • 画手其实和画人物整体的方式一样,先画手掌「方形」平面,然后手指使用宽度相当的色块起稿,最后勾线时手指当作2节来画。大拇指需要先在手掌一侧加一个三角形,再加一节大拇指。
  • 画脚时先画脚的两个底面(圆形),然后再和脚踝连接
  • 宁脏勿净,多画结构素描,虽然画完不能当作作品,但是可以练到超级多的东西。要敢于去画,不要担心画错,只有参考一条错的线,才可能画出一条更正确的线,所以一开始肯定画的线没有一条是正确的。少按撤回键,多用橡皮。把透明度调低调出一个软一些的橡皮轻轻擦,在它的基础上修正虽然画面可能脏脏的,但是结构全都画清晰了,干净的线可能很难有这种练习的效果。

9130d55ab42fed27c732c597db168dab

# 其他思考

筛选好老师,会教课的老师,不要听垃圾课浪费时间。每个老师教的都有特色,但也有局限性,会有一点“偏见”和糟粕。不能只跟一个老师学,他说的答案不一定是最优解,也有可能是一条歧路,可能会对自己产生误导。要多听其他老师的课,多听其他绘画观点。

例如大毛和 krenz 的某些观点会有冲突,因此听绘画课需要多思考。

同时我感觉到这些教的很好的老师,学生太多,于是有了很多饭圈化粉丝学生。我觉得这对学画来说不是一件好事情吧。

最后,感谢你看到这里,祝你越画越好🥰。

归档 友链
arrow_up
theme